多彩贵州网讯在遵义市播州区,提到苟家坪的名字,人们总会联想到奉献与担当。1979年出生的他,现任播州区石板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八级职员,以其在本职岗位上的勤恳耕耘和业余时间长达十年的公益坚守,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大爱之歌,生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在今年十月荣获“遵义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3年,苟家坪来到石板镇金山小学支教。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山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现实困境的强烈反差。
“看到学生10月份还穿着凉草鞋,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渴望知识、渴望学习的样子,让我萌发了要帮助他们的念头。”这份最初的触动,成为他公益之路的起点。当年他发起爱心助学,2016年正式注册成立“遵义市播州区草根助学会”。

这份初心,成为他此后十年不渝的坚守。为了更好地链接社会资源,已在教育岗位工作18年的高级教师苟家坪,于2018年主动转入石板镇政府工作。在他看来,岗位的转变意味着能链接更多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助学事业。
在苟家坪的推动下,草根助学会探索出“党建+助学会+志愿者+爱心人士”的精准助学模式。该模式建立了严格的分级发放制度:大学生助学金按学期发放,中小学生助学金每两个月发放一次,确保帮扶及时、透明。同时,通过党员志愿者走访核实、信息反馈等程序,既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也确保了助学金的安全。
“资助学生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成绩和家庭状况。”草根助学会志愿者李冲老师介绍,“我们倾向于选择成绩较好、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让资助更有意义。”
“获得资助后,我的家庭负担减轻了,成绩也进步了,最近考试进入了班级前10名。”受资助学子周明敏感激地说。
草根助学会的关怀远不止于经济资助。每周,教师志愿者都会与受助学生进行一次谈心交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助学会还鼓励学生在传统节日通过写信、发短信等方式向爱心人士表达谢意,并组织受助学生和已毕业学生在假期开展慰问老人、帮扶贫困家庭等活动,将爱心不断传递下去。
“受助学生不仅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我们还通过社会爱心人士的帮扶,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陪伴他们健康成长。”苟家坪说。
苟家坪的爱心并不仅限于助学。去年,当他了解到石板镇金山村集中供水工程因管道老化导致群众饮水困难时,积极链接社会力量,筹集3万多元资金帮助全村进行改造,并协助村支“两委”发动群众投工投劳。
“解决了主干道问题,但到村民小组后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金山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怀喜表示,“苟家坪通过爱心人士资源,从人力物力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惠,多次捐献资金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此外,苟家坪还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产品,个人为村民卖出花生、橘子等1000多斤,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

“他对贫困学生、留守儿童的帮助我们都知道。我们金山村的花生、柑子、梨,他都想办法帮我们卖,真是帮了老百姓大忙。”王应举补充道。
十年公益路,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苟家坪感召并组织起一支2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与300多位全国爱心人士组成的队伍,并恪守“零成本”公益承诺——十年间所有运营成本由志愿者自愿承担,不动用一分助学金。
截至目前,草根助学会已累计筹集善款600余万元,一对一精准资助贫困学子1200余名,其中每年有20多名受助生圆梦大学。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受助学生毕业后也参与到助学事业中,让爱心得以延续。这一连串数字,见证了苟家坪与志愿者们无声的大爱。
“苟会长是我们草根助学会的主心骨,他非常有干劲。”爱心助学志愿者付国说,“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我成为一名志愿者。他常说,要及时把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让他们学习无忧。”
面对荣誉,苟家坪不居功,将功劳归于整个团队。“这份荣誉是草根助学会全体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共同的努力,我只是在助学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他表示,“这份荣誉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责任重大。我有决心,更有信心继续带领草根助学会团队走好助学之路。”
从一份初心到十年坚守,苟家坪以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实干与担当,完美诠释了“先进工作者”的深刻内涵。他的爱心桥梁,正助力越来越多的梦想通向光明的未来。(刘瑛)
一审:余旭
二审:王信姚腾
三审:唐全寿
编辑: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