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刻还在雨林穿梭,下一刻便到了滑雪场,像这样“打破季节与场景界限”的体验,12月25日,即将在长春万达茂新奇呈现。

11月3日,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在长春万达茂施工现场看到,万达茂建筑工地上塔吊林立,工人们正为12月25日的试营业做最后冲刺。27万平方米的巨型商业体内,5万平方米室内滑雪场与热带雨林景观仅一墙之隔,一个“打破季节”的梦幻世界正在成形。

据施工人员透露,开业后,室内的雨林将有近百种热带珍稀植物,搭配瀑布、溪流等景观。雪道最高落差达85米。未来也将成为长春文旅的新地标,激活消费的“强引擎”。
可以说,这座“商业+冰雪+运动”的复合商业体,以其独特的定位,未开业已先火。
记者调查了解到,截至10月下旬,万达茂招商完成率已达93%,330余家品牌涵盖文旅、商业、体育、休闲等领域,其中全国首店10家、东北首店26家。
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市场对这座商业航母的期待。
而这只是长春商业热浪中的一隅。记者走访多家大型商场发现,东南西北中,长春的商业新版图正在全面激活。
站在长春街头,商业焕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有上海路万达的“潮玩定位”
有欧亚卖场的“规模优势”
有万达茂的“文旅融合”
有万象城的“高端引领”和重庆路的“改造升级”
有麦德龙的“会员经济”
再加上“这有山”的特色主题和摩天活力城的亲子定位,形成了多层次、互补性的商业格局。
记者调查发现,长春的商业体正在从“大而全”向“精而准”转型。
细分市场:精准捕捉消费新需求

在上海路万达广场的宠物中心,工作日的午后依然人流如织。玻璃橱窗前,年轻人们与萌宠亲密互动。“家里养了小狗,每次路过都要进来看看。”一位“90后”顾客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是购物场所,更是情感寄托的空间。”

麦德龙净月商场则在会员经济上做足文章。
10月调改后,付费会员享受的专属优惠、会员日福利成为留住高频顾客的“利器”。“每月省下的钱相当可观,更重要的是享受到了品质服务。”一位会员如此评价。
文化赋能:传统产业的时尚转身

在欧亚卖场三层,吉林长白山人参展销体验中心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特产店的认知。18家人参品牌齐聚,每株野山参都有“身份认证”,周末还有知名中医免费问诊。
“我们不仅要卖产品,更要传播人参文化。”展销中心负责人表示。这种将地域特色产品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模式,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策驱动:消费市场回暖明显
商业体的创新实践,与政策红利形成共振。吉林省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4%。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家电等品类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政策显效发力,消费品市场加速回升。

午饭时间,欧亚卖场主题餐饮城内人头攒动,几百家餐饮门店火力全开,各种风味交织,食客们围坐畅谈……“周五五折、50元购100元优惠券等活动,吸引更多人进店消费。”欧亚卖场一家餐饮店经理告诉记者。消费券、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不仅如此,长春“那有水”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作为“这有山”的姊妹项目,总投资22.5亿元,占地10万平方米,计划于2027年竣工。项目将打造国内最大的人造景观与公园商业综合体,集购物、娱乐、文化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城市新地标。
从“逛商场”到“游场景”,从“卖商品”到“卖生活”,记者注意到,这些商业体,一个共同特征凸显:它们都在从单纯的购物场所,进化为生活方式体验中心。
随着年终消费旺季来临,长春各大商圈的烽烟再起。这些崭新的商业场景,正如同一个个强劲引擎,为吉林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场关于消费升级的精彩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丛鹂锐陈志文
摄影丛鹂锐
编辑: 来源:
